1、水平格式的畫布形式通常被認為適于風景攝影,但是要注意畫面中地平線的位置,一半不要放置在畫面中間。
2、“攝影不是你所拍攝的東西,而是你所拍攝的東西看起來如何”
3、“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攝影師需要大量的想象力,成為畫家不需要想象力,因為你可以大量的創(chuàng)造”
4、“我們的生命都耗費在了細節(jié)上....簡化,再簡化”。對于畫面來說,過多的元素將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削弱表達的主題,因此盡量保證畫面的簡潔。可以通過前期的視角調整或者后期的裁剪來實現。
5、黃金分割、三分法則和動態(tài)對稱。橫或者縱畫面的1/3處布局。
6、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直線在視覺中會在遠處交匯,這稱為線性透視。
7、標準鏡頭是50mm,能夠提供最接近現實的透視的焦距。長焦鏡頭會把透視圖變平,使前景和后景更接近,從而破壞透視效果。
8、畫面中的兩個點將被觀眾視作聯系在一起的,尤其在兩個點在任一方面(如色澤、紋理上)相似的時候。人的視線可以形成另一種虛擬線,引導觀眾注意的方向。
9、三個及以上的點可以形成一個組合,如三角形。三角形組合本身是否穩(wěn)定與其形狀有關,倒三角本身不穩(wěn)定,正三角給人以穩(wěn)定感。同時還取決于組合在構圖中的位置。
10、構圖中真實的線一般是兩部分的邊緣或輪廓,真實的線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垂直線代表了靜止的、力的平衡,輕微彎曲的線代表了不相等的力將線向一個方向彎曲。45度的斜線是最不穩(wěn)定的動態(tài)線。s型線代表了柔軟、美麗,如女性的曲線、河流、公路。Z型線代表了力量、興奮或不安。地平線是最穩(wěn)定的線。
11、對角線包括真實世界中的對角線或故意傾斜相機將水平線拍成了對角線。對角線體現了能量和動態(tài)。一半認為從左下到右上的對角線更有動感和運動性。
12、尺寸和色調會帶來畫面的平衡感。較大的區(qū)域、擁有大密度信息的區(qū)域或者相對于畫面其他地方亮度差別明顯的區(qū)域能夠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拷吘壍奈矬w也會更有吸引力。
13、靜態(tài)平衡是將圖像中的等價元素對稱放到畫面中的位置。動態(tài)平衡是用位置來彌補元素相對于其他元素在尺寸和色調上的劣勢。
14、觀眾對圖像中質感的感受取決于用光的情況。正面的光會直接照在主體表面的微小凹凸上,減弱質感。側光或斜光會在主體上留下很深的陰影,加強質感。集中的光照出的陰影很強很深,散射光的陰影柔和。
15、色調指實黑到紙白的所有色度。高色調構圖(即所謂的小清新)包含了從黑到白的完整色調區(qū)域,但以淺色調為主。低色調構圖反之。
16、在構圖時通常的做法是將主體放在畫面的中心,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容易突出主體,但是過于平板單調。常見的其他做法是將主體偏離畫面中心,甚至將主體的一部分放到畫面的外邊。
17、“對于我來說,攝影是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里對事件的意義以及能夠精準地表現這一事件的形體組合做精確籌劃并作出瞬間判斷”---亨利-布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