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助“工具”測試觀眾,征求他們的反饋意見
你在完成電影的過程中,最好的一個“工具”就是測試觀眾(首批觀影的人)。在你的電影正式公開之前,能夠聽到一些特別私人的反饋是非常不錯的。通常他們會是你的編劇或者導演,不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參與電影的程度會跟你差不多,對于故事的理解也跟你差不多,所以你們可能都會忽視同樣的一些問題。此時,你的選擇最好是找一兩個懂行的朋友,并且他們還愿意根據(jù)自己的觀影感受向你提供一些真誠反饋的人。
二、預先確定自己的剪輯思維和理念
剪輯很重要的一課是預先確定自己的剪輯思維和理念。銀幕就像是一個鑰匙孔,觀眾要透過鑰匙孔瞥見你的角色和故事。在你剪輯電影的時候,你需要將自己放到門外的位置,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能夠將故事中的要點放到觀眾眼前,你就能為接下來的整部電影定下基調。
電影最開始的幾個場景是至關重要的:你是在表達自己要使用的電影語言;這部電影會說出怎樣的電影“方言”。我認為電影的第一卷可以說是你整部電影的基石,F(xiàn)在我不是說每部電影都需要有開場的字幕特效,或者一副上帝的聲音在說明每個角色和劇情的背景,但是開場片段(或者是整個第一卷)都會講到關于電影的很多內容,以及你打算如何與觀眾交流。
三、保持靈活性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周密的計劃都任何一部電影都非常重要,同理也適用于剪輯室和拍攝現(xiàn)場。但是如果我們過于死板地依賴計劃,不懂得靈活變通,那么就會不斷積累問題,最終導致失敗。比如推拉鏡頭有問題,或者蒙太奇手法沒能正確地講故事,那么此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對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清晰的想法,并且具備推倒重來的能力,和堅定自我的意志力。
四、情節(jié)、主題和“這是講什么的”是不一樣的
Alan Moore,知名漫畫小說家和漫畫作者,其作品最為有名的當屬《守望者》和《V字仇殺隊》。他曾寫過一篇關于自己創(chuàng)作漫畫的流程的文章。他告誡新晉作家們說,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在早年的時候)經常會混淆故事的大意、情節(jié)和主題。Moore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不過總結起來就是:故事的情節(jié)只是正在發(fā)生的時刻(動作),而故事的大意通常會貫穿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當中。